中國歷史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朝鮮的每一天, 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 在放縱奔流著; 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 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 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 這就是: 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也許還有人心裡隱隱約約地說:你說的就是那些“兵”嗎?他們看來是很平凡、很簡單的哩,既看不出他們有什麼高深的知識,又看不出他們有什麼豐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說,這是由於他跟我們的戰士接觸太少,還沒有瞭解我們的戰士: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讓我還是來說一段故事吧。 還是在二次戰役的時候,有一支志願軍的部隊向敵後猛插,去切斷軍隅裡敵人的逃路。當他們趕到書堂站時,逃敵也恰恰趕到那裡,眼看就要從汽車路上開過去。這支部隊的先頭邊就匆匆佔領了汽車路邊一個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岡,阻住敵人。一場壯烈的搏鬥就開始了。敵人為了逃命,用了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發起集團衝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湧卷來,整個山頂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但是,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岡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敵人的死屍像穀個子似的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岡流紅了。可是敵人還是要拼死爭奪,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滅。這場激戰整整持續了八個小時。最後,勇士們的了彈打光了。蜂擁上來的敵人佔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後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向敵人撲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著火苗,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也把佔領陣地的敵人燒死。……據這個營的營長告訴我,戰後,這個連的陣地上,槍支完全摔碎了,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有一個戰士,他手裡還緊握著一個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國鬼子,腦漿迸裂,塗了一地。另一個戰士,嘴裡還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在掩埋烈士遺體的時候,由於他們兩手扣著,把敵人抱得那樣緊,分都分不開,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斷了。……這個連雖然傷亡很大,他們卻打死了300多敵人,更重要的,他們使得我們部隊的主力趕上來,聚殲了敵人。 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烈的戰頭——松骨峰戰鬥,或者叫書堂站戰鬥。假若需要立紀念碑的話,讓我把帶火撲敵和用刺刀跟敵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們的名字記下吧。他們的名字是:王金傳、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趙錫傑、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張貴生、崔玉亮、李樹國。還有一個戰士,已經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讓我們的烈士們千載萬世永垂不朽吧! 在漢江北岸,我遇到一個青年戰士,他今年才21歲,名叫馬玉祥,是黑龍江青岡縣人。他長著一副微黑透紅的臉膛,高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裡一株紅高粱那樣淳樸可愛。不過因為他才從陣地上下來,顯得稍微疲勞些,眼裡的紅絲還沒有退淨。他原來是炮兵連的。有一天夜裡,他被一陣哭聲驚醒了,出去一看,是一個朝鮮老媽媽坐在山岡上哭。原來她的房子被炸毀了,她在山裡搭了個窩棚,窩棚又被炸毀了。回來,他馬上到連部要求調到步兵連去,正好步兵連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說:“在炮兵連不是一樣打敵人嗎?”“那,不同!”他說,“離敵人越近,越覺著打得過癮,越覺著打得解恨!” 朋友,當你聽到這段事蹟的時候,你的感覺又是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嗎? 誰都知道,朝鮮戰場是艱苦些。但戰士們是怎樣想的呢?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裡,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裡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麼能不覺得?我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裡。”他把小勺兒乾脆放下,興奮地說,“就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裡,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什麼。”他又指了指狹小潮濕的防空洞說,“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悶得慌哩,眼看著外面好好的太陽不能曬,光光的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這裡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遛達邊說話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裡,像總結似的說“我在這裡流點血不算什麼,吃這點苦又算什麼哩!”我又問:“你想不想祖國啊?”他笑起來:“誰不想哩,說不想,那是假話,可是我不願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國的老百姓問,‘我們託付給你們的任務完成得怎麼樣啦?’我怎麼答對呢?我說‘朝鮮半邊紅,半邊黑’,這算什麼話呢?”我接著問:“你們經歷了這麼多危險,吃了這麼多苦,你們對祖國對朝鮮有什麼要求嗎?”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們什麼也不要。可是說心裡話,——我這話可不一定恰當啊,我們是想要這麼大的一個東西……”他笑著,用手指比個銅子兒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我們願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們的祖國去。” 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馳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坐到辦公桌前開始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往孩子口裡塞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一起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許很驚訝地說:“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請你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瞭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朋友!你是這麼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你一定會深深地愛我們的戰士,——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這個營的營長向我敘說了以上的情形,他的聲調是緩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說在陣地上掩埋烈士的時候,他掉了眼淚。但是,他接著說:“你不要以為我是為他們傷心,不,我是為他們驕傲!我覺得我們的戰士太偉大了,太可愛了,我不能不被他們感動得掉下淚來。” 朋友,當你聽到這段英雄事蹟的時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著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 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的愛,充滿國際主義的深厚熱情。

完整閱讀

“徭役”和“賦稅”

看歷史經常可以看見兩個詞”徭役”和”賦稅”, 很多王朝的某個時期都經常描寫“輕徭薄賦”, 令國家得以修養生息, 人民富足, 國力上升. “徭役”和”賦稅”的又是什麼呢? “徭”和”役”兩個字, 意思也相同, 因此常常連着使用, 成為一個詞語. 先說”徭役” 是古代平民需要承擔的政府指定義務, 以現代比較普遍和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兵役”. 由於勞力是最原始的政府可以收取的付出, 因此徭役很早就已經出現. 而古代徭役又有份”賦役”與”職役” “賦役”簡單的說就是指勞力, 跟力氣有關, 是指為某種政府事項所提供的勞力活動, 例如運輸軍事物資, 建造宮殿, 修築城池, 開鑿運河, 搭橋修路等等. “職役”則是按照所在的戶籍等級高低, 征調去擔任州縣和鄉村基層的某些職務. 有時候看電視劇有些鄉紳還帶有官府職務,實施官員的職能, 觀眾覺得肯定是什麼買官, 某某勾結什麼的, 有這種情況,…

完整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