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 – 慶的是什麼?
又到一年一度十一國慶, 到處披燈掛彩國旗飛揚, 各個場合高國歌比比皆是. 很多市民都享受這一個假期. 然而, 國慶節僅僅是一個供人享樂休息的假期而已嗎? 過去很久的時間,國慶節漸漸被視為和諸如聖誕節,中秋,重陽,復活節那樣簡單的假期 (在中國香港聖誕節,復活節這樣的西方假期甚至比國慶節還長)。國慶節快樂!祝福祖國!歡度國慶……這些話似乎只是一個常規應節用語。 特區政府和各界做一些表演,掛一掛旗子就完成工作了。就是一個簡單的節日嗎?不,絕對不是,1949年10月1日,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在中國的近代史中代表著民族的一個最重要的轉折點。我們就是要紀念,牢記這個意義。 有一個情景經常被人錯誤引用,就是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需要說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不是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說的,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是1949年9月21日,毛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式上說的: “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被人侮辱的民族了”。因此上面所說的場景那段話其實應該把它看作是把政協開幕式和開國大典的講話綜合起來的描述。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其文字內容的真實性和重要性。我們慶祝的國慶,不單單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慶祝的靈魂核心是” 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再也不是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被侮辱的民族 :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僅僅用總兵力不超過20000人和幾十艘艘所謂的軍艦(其實很多只是加了武裝的船隻),以傷亡不足600人的代價就輕易打敗了當時自視為天朝大國擁有常備兵力80萬的清王朝,簽訂了《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同時讓西方列強看清了清王朝的外強中乾的本質,開啟了長達百年肆無忌憚的武裝侵略,逼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損害和喪權屈國的近代史。 《望廈條約》- 南京條約後清廷和美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美國要求了與英國「南京條約」相同的條款,並在關稅上進一步規定清政府如果有調整,必須要和美國領事討論並取得同意方可執行。美國國民如果犯罪只能由美國領事館處理;美國商船在中國領土上不受中國政府管轄。美國軍艦可以任意到中國港口進行巡查貿易。條約規定未來如果中國政府和其他外國達成某種優惠待遇,美國則應同樣享有。 14年後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萬園之園圓明園被洗劫焚毀。 1883年的中法戰爭,清軍福建水師全軍覆沒,陸上戰場雖未敗並重創法軍,但最終簽訂《中法新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法國不勝而勝。 1894-1895甲午戰爭,清廷戰敗,苦心經營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了澎湖、台灣。繳納巨額賠償。 1900-1901,八國聯軍清廷再敗,北京再次被攻陷,八國聯軍甚至在紫禁城內進行勝利閱兵,普通一兵可以直接坐上龍椅。簽訂了《辛丑條約》 還有那些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 就算辛亥革命成功,民國政府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雖名為戰勝國,但仍被列強出賣國家利益和主權。列強的炮艦仍然在中國的內河橫行霸道,撞沉民船造成傷亡的事件馨竹難書。 九一八日軍僅僅3萬人的兵力,傷亡25人的代價輕易佔領了有16萬東北軍的東三省。 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變,1937年長城抗戰,1937年盧溝橋事變,每一次都是日本軍在中國的土地上(甚至是已經深入腹地)發動的戰爭,這不就是侮辱,恥辱嗎? ————————-就是這樣一個長期山河破碎,尊嚴掃地的景況下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了漫長的爭取民族獨立的艱難道路,用無數英烈的鮮血徹底扭轉了中國的命運之路。要知道從共產黨1921年建立開始到建國的前幾年,中國共產黨在人力,裝備,經濟上上都是處於絕對劣勢的地位。 渡江戰役中炮打挑釁的英國軍艦,紫石英事件震驚世界,從此也結束了外國軍艦在中國內河的蹤跡。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三年的血戰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鞏固了新生的共和國政權。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中印邊界戰爭,中蘇邊境衝突,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強敵,捍衛了國家領土和尊嚴。 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污衊。大批的科學家放棄優越的外國生活回到新中國加入建設,錢學森,錢三強,朱光亞,鄧稼先,程開甲等等為新中國的科技發展貢獻一生,無論共和國經歷如何的天災,動亂,還是曾錯誤的強加在他們身上的冤屈都沒有令他們放棄。為什麼他們可以這樣做?因為他們看到了1949年新生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希望。…